动保行业竞争加剧之下,这家曾经的生物制药明星企业正经历着营收增长停滞、净利润大幅下滑的艰难时期。
今年上半年,金宇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生物股份)实现营业收入微增1.28%,但净利润大幅下滑50.84%。交出的最新成绩单并不理想。
营收微增,净利腰斩
生物股份主要从事兽用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种类涵盖猪、禽、反刍和宠物类四大系列百余种动物疫苗。公司拥有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氏菌病和小反刍兽疫四大强制免疫疫苗产品。
上半年,生物股份的财务数据显示,其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尤为突出,营收增长已然乏力。
2025年上半年,生物股份实现营业收入6.2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0.08亿元,同比仅微幅增长了1.28%,净利润更是几近夭折,报告期内仅实现归母净利润0.6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0.62亿元,同比下滑了50.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实现0.32亿元,同比下降70.16%。
生物股份在半年报中并未对营业收入的进行详细披露。仅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为5.95亿元,较上年增长了0.11亿元,增幅1.85%;其他业务收入为0.24亿元,较上年下降0.30亿元,降幅10.86%。
公司拥有金宇保灵、扬州优邦和辽宁益康三大动物疫苗智能制造生产基地,产品聚焦预防口蹄疫、猪圆环病、猪支原体肺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氏菌病、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牛结节、传染性鼻气管炎、猫三联、狂犬病等农业农村部认定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
生物股份也将上述主要子公司列为了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达10%以上的参股公司。其中全资子公司金宇保灵作为反刍疫苗和宠物疫苗的核心研发生产主体,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4亿元,占上半年生物股份营收总额的60.32%,依旧处于营收主力的位置,但其营收较上年同期下降了0.08亿元,降幅为1.99%;实现净利润0.55亿元,同比下降了0.22亿元,降幅为28.38%,营收净利双降,盈利能力持续弱化。
主要负责猪用疫苗研发生产的全资子公司扬州优邦,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0亿元,同比增长了0.06亿元,增幅5.17%,营收实现正增长;但同期实现净利润0.35亿元,同比下降0.06亿元,降幅为14.75%。
持股比例为63.64%的控股子公司辽宁益康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1亿元,同比增长0.09亿元,增幅为8.98%;净利润实现0.05亿元,同比下滑0.02亿元,降幅为23.39%。
在生物股份发布半年报后,东兴证券考虑到行业竞争激烈,其业绩短期承压,把投资评级从调整为“推荐”;中航证券和开源证券均维持“买入”评级。
在二级市场上,2025年9月5日,生物股份开盘价为8.18元/股,较前一日收盘价增长了0.74%,盘中触及最高价8.19元/股,最低下探至7.99元/股。
根据东方财富显示,有25.31%的网友对其是看涨的,74.69%的网友看跌生物股份。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近年来,全球动保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正处于从“规模竞争”向“技术竞争”转型的关键期,传统灭活疫苗因存在免疫周期短、副作用风险高、生产周期长等短板,市场份额正逐步被基因工程疫苗、mRNA疫苗等新技术路线产品挤压。
对此,生物股份高层在年初的战略规划会议上明确提出,2025年将是公司全面转型的关键一年,核心战略之一便是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研发领域,以创新驱动公司未来的发展。在这一战略指引下,2025年,公司聚焦养殖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攻克关键难题。
据其半年度报告显示,生物股份研发费用高达7342.79万元,同比增长25.62%,在业绩整体承压的背景下,研发投入呈现逆势高增态势。
高研发投入也使得公司在创新疫苗研发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根据半年报显示,公司与中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于2025年7月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临床试验批件,这是国内首个获批的非瘟疫苗临床试验批件。
此外,公司还于2025年7月收到农业农村部颁发的猫传染性腹膜炎mRNA疫苗临床试验批件,填补了国内猫传腹预防领域的技术空白。
同时,公司在报告期内取得牛支原体活疫苗(HB150株)、牛产气荚膜梭菌病(A型)灭活疫苗(CNM0708株)、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活疫苗(RM6株,粗糙型)、新流法腺四联苗灭活疫苗4件新兽药证书,其中牛支原体活疫苗属于一类新兽药,为国内外首创。
外部合作层面,生物股份及子公司上半年有两项明确合作落地:2月全资子公司金宇保灵与北京中科蓝玉生物签署协议,共同推进新型动物疫苗研发;3月与上海天鹜科技达成战略合作,聚焦AI在生物合成、动物减抗替抗领域的应用,同时长期与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保持技术交流,参与相关产业合作活动。
原点新财经注意到,生物股份将疫苗研发项目是否取得临床批件作为划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支出的时点,将取得临床批件前发生的研究费用于当期费用化,将取得临床批件后至所研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开发费用于当期计入开发支出——资本化支出,所研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时转入无形资产。
在生物股份的研发支出中,费用化研发支出为0.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0.15亿元;资本化研发支出为0.10亿元,较上年同期较少了0.07亿元。在无形资产中,非专利技术账面原值期末余额为6.63亿元,期末账面价值为3.33亿元;专利技术账面原值为0.10亿元,期末账面价值为0。
对于其持有的专利情况,半年报中未进行披露。不过根据2024年度报告显示,生物股份今年获得的主要发明专利共有共有34项,但未披露是否未自主研发取得、购买或合作研发取得。
遭监管警示
然而,在生物股份全力推进“研发大年”战略的同时,三方面违规暴露企业合规治理缺陷。
7月24日,生物股份及相关高管收到了内蒙古证监局下发的《关于对金宇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多项财务核算与信息披露违规行为被监管点名。
这份警示函揭示了生物股份在研发费用资本化、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和诉讼信息披露三个方面存在的违规行为。这些违规行为不仅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更暴露出公司在合规治理方面存在的系统性问题。
内蒙古证监局在警示函中指出,生物股份存在三项具体违规行为。
第一,研发费用资本化核算不准确。2023年,公司个别研发项目尚未达到资本化时点,相关支出却通过计入“开发支出”科目进行资本化处理。这种做法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相关规定。
第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依据不准确。生物股份在核算对国亦生命科技和北京久阳智慧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资收益时,直接根据被投资单位母公司财务报表进行计算,而不是依据合并财务报表。
第三,诉讼信息披露不准确。公司在2023年年报“或有事项”中仅披露与辽宁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诉讼事项,未披露一审败诉事实,导致信息披露不完整。
根据内蒙古证监局的认定,生物股份时任董事长张翀宇、总经理张竞、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彭敏对上述违规行为负有主要责任。
这些关键管理人员未能有效履行其职责,导致公司出现多项违规行为。监管机构决定对这些人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
高管团队对合规问题的责任直接反映了公司治理文化的缺失,这在本质上比单项违规更为严重。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从警示函中的前两项具体违规行为可以看出,生物股份财报的真实性还待鉴别。根据企查查显示,并未检索到生物股份已更正的当期年报。
面对监管部门的处罚,生物股份表示将高度重视并严格按照内蒙古证监局的要求进行整改。公司承诺将认真反思存在的问题,加强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并在规定期限内向内蒙古证监局提交整改报告。
上一篇:仅三生物:以合成生物技术解锁麦角硫因的“抗氧化黄金”密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