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助英烈魂归故里 复旦研究者研发遗骸DNA检测技术

发布时间:2019-08-17 16:09:27 点击量: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李辉团队研发的"针对陈年遗骸的DNA检测技术",日前刊登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人类遗传学》。而凭借这一技术,这一团队已帮助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找到了她当年参加抗日战争,并埋葬于山西平遥的父亲的遗骸。目前该团队,正在尝试鉴定更多英烈遗骸,希望能在各方支持下,建立起相关数据库,帮助更多烈士英魂回归故里。


“这批刚进来的样本,来自枣子林遗址,它属于当时长沙会战的一个战场范围,来自于湖南。这里每一袋里装的都是一个人的遗骸。”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文少卿介绍。


在位于复旦大学江湾校区生科院大楼的这个实验室里,目前保存着300多件来自云南、湖南、密支那等地的抗日战争英烈遗骸。据介绍,这些遗骸大多来自中国政府和民间组织的搜寻和收敛,寄到这里的多为颞骨、牙齿、股骨等一些比较坚实,基团保存相对较好的部位。由于抗日英烈遗骸年代久远,在自然环境中遭受微生物等污染时间长,程度深,所以DNA数据提取很难。李辉团队的科研人员,在基于第二代DNA测序技术基础上,研制出一种专门针对东亚人群的高灵敏度,高准确率的DNA检测技术方案,破解了这一难题。

课题组成员负责检测试验的杜盼星介绍:“这些英烈的遗骸保存的条件不是特别好, 它里面我们需要的基因位点降解比较严重,所以我们的方法设计的位点就特别短,可以更好地把这些位点检测出来,这也算是突破了一个技术上的难题。”


据悉,在今年4月,团队通过这一鉴定技术,确认埋葬在山西平遥丰盛村后山的一具抗日英烈遗骸为原八路军总部某团政委邹开胜。邹开胜的女儿今年已经75岁,得知鉴定结果时她不禁落泪,三代人几十年的找寻,终于得偿所愿。

文少卿表示:“我们希望可以满足更多英烈家属找寻先辈遗骸的愿望。我们现在做了这个技术,这个技术可以专门检测这种陈旧的遗骸,相当于我们给英烈骸骨回家从技术上提供了一种希望。”


复旦科研团队表示,他们目前完成鉴定的英烈遗骸有200多具,未来他们愿意与更多高校和拥有基因检测能力的团队共享这一基因检测新技术,期待最终能建立起一个抗日英烈的DNA数据库。与此同时,还要建立起英烈后人的基因数据库,两个数据库比对之下,才有希望帮助更多的烈士英魂回归故里。而这单单靠一所大学的实验室努力显然是不够的。

上一篇:检测数据实时上墙,“菜篮子”更放心

下一篇:给皮肤贴个“创可贴”就能检测身体健康信号,如何?

版权所有 Copyright ©上海豆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14 技术支持:国际客服